折戟中国的零售商名单:从ASOS退出说起
2016-04-13 12:00:26
【编者按】4月8日,ASOS一纸“停止运营”声明在电商圈掀起不小的波澜,有人说是它设计风格不够独特,有人说它价格偏贵,也有人说是它货品更新太慢。无论如何,这些问题在诸多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都曾出现过。下面,我们将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黯然退出的外企,给大家一个参考。

一、ASOS退出中国市场:进驻三年黯然离开

事件:

2016年4月8日,ASOS发布一份声明:“将停止在中国本土运营,通过ASOS.com(英国官方网站)继续为中国客户提供服务。据悉,除关闭Asos.cn外,ASOS PLC表示将关闭中国的配送中心,同时亦将关闭上海办公室。

ASOS

退出原因:

ASOS缺乏对中国低价市场的理解,中国区定价不合理,淘宝等竞争对手的排挤,产品风格定位不准确,官网运营较为失败,运营亏损持续等。

简介:

ASOS,创立于2000年,英国最大的时尚电商,全球性的时尚服饰及美妆产品线上零售商。ASOS中国专属网站是ASOS于全球启用的除英国站外第8个区域性网站。2013年11月3日,ASOS购物网站中文版Asos.cn上线。截止至2015年8月31日,公司销售总额上涨18%,盈利能力相对稳定,但中国地区业务共亏损近860万欧元。

二、外卖超人宣布退出中国:补贴大战太惨烈

事件:

2016年3月1日,德国外卖O2O平台外卖超人(Delivery Hero)发布公告称,暂时终止中国区的实际业务运作。公告同时表示:从即日起至3月底,继续使用外卖超人订餐的用户,可选择货到付款正常下单,在线支付从3月2日起暂停服务。

外卖超人

退出原因:

中国外卖市场补贴战太过激烈,发展太慢,没能在好的时机大量拓展市场,市场份额太小。自建物流的重模式使得平台运营成本高于收入,后来拼凑的低频行为不乐观,依旧难以盈利。

简介:

外卖超人,外卖O2O公司,于2011年在德国柏林成立,曾为包括中国、韩国、德国、英国等在内的14个国家提供订餐服务,覆盖5.5万家餐厅,全球每年有超过5000万美元营业额。为拓展中国市场,外卖超人于2012年8月在上海设立中国办公室。2014年4月外卖超人宣布获8500万美元巨额F轮融资。2014年05月,根据相关统计,业内估计外卖超人市值已超20亿美元。

三、零售巨头百思买:收缩市场选择离开

事件:

2014年12月4日,全球零售巨头百思买宣布出售旗下五星电器业务,这意味着百思买的零售业务正式退出中国市场。百思买方面表示,后续将继续发展旗下在中国的自有品牌业务,但将不再进行实体店业务。

百思买

退出原因:

管理成本高,营收不见起色,加之电商平台的冲击,“买断经营”推高运营成本,改善业绩策略效果一直不理想。在政策上摇摆,与同行相比,没有体现差异化,失去了先发优势,因此一直被动落后。

简介:

百思买集团(Best Buy),全球最大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零售集团,在过去的20年里成为北美洲最著名的零售品牌之一。2003年,百思买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2006年5月,以1.8亿美元的代价控股五星电器。2011年2月22日,百思买在官网发布公告,将关闭在中国大陆地区的9家百思买门店,并计划将在中国开设将近50家五星电器门店。2014年12月,百思买宣布出售旗下五星电器业务。

四、家居建材零售商家得宝:

事件:

2012年9月14日,家得宝公司宣布,将关闭在中国的所有七家大型家居建材零售商店,在华业务将以专业零售店和网上销售的形式存在。这意味着家得宝基本退出中国市场。

家得宝

退出原因:

家得宝从国外直接复制过来的这种家居建材超市模式,让消费者自己DIY,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还过于超前。从属性上来说超市业态更适合标准化高、价格较低的商品,中高端的大品牌难以进入超市业态。服务和应对调控冲击的能力较弱。

简介:

家得宝,1978年创立,主营家具建材零售业务,是排在沃尔玛、家乐福之后的全球第三大零售集团。它遍布全美1800p多家连锁店、2004年750多亿美元左右的销售额。2006年,通过收购家世界连锁进入中国零售市场,大型门店数量最高曾达到12家,位于北京、天津、西安等地。

五、电器零售商万得城:明显水土不服

事件:

2013年3月11日,德国零售巨头麦德龙和富士康共同投资的电器卖场万得城正式关闭了其在华门店,全面撤出中国市场。其中万得城上海淮海店将作为主要的客户服务中心继续运营,直至4月30日关闭。

万得城

退出原因:

万得城进入中国正好是中国家电零售市场增长乏力,家电连锁企业业绩下滑的时期,整体行业不够景气。买断经营模式很难实现,和竞争对手相比,既无规模优势,又无价格优势,规模化扩张缓慢。

简介:

万得城电器隶属于麦德龙集团,是欧洲第一大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2010年11月,在富士康“游说”之下,零售巨头麦德龙集团与富士康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经营万得城中国业务。麦德龙、万得城创始人埃里希·克勒哈尔等共同持有万得城中国公司75%股权,郭台铭旗下的富士康持有剩余25%股权。

六、化妆品巨头露华浓退出:太过于保守

事件:

2013年12月31日,化妆品巨头露华浓披露信息称,作为其公司重构方案的一部分,将停止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并将大幅裁员,以实现每年节省1100万美元开支的业务重组目标。

 

露华浓

   退出原因:

取严格的工厂零库存制度、纯粹照搬欧美做法,导致货品不全或者缺货。没有代理商,其营销团队缺乏人才,使露华浓无法进入主流。定位较为模糊,产品线渠道相对混乱,缺乏配套的营销。

简介:

露华浓,国际知名的化妆品集团公司,1932年成立于纽约。1962年上半年,于大中华区开始销售。事业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各个国家。1977年,广州友谊商店开始销售露华浓唇膏,是当时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化妆品牌。1996年,露华浓正式进入中国。2013年12月31日,宣布于2014年2月退出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