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栏目介绍】“EBRUN全球好物”是亿邦动力为发掘中国出海好产品而策划的系列内容,面向各行各业征集那些受到用户认可的产品及品牌,通过讲述他们的产品如何诞生、如何响应用户需求、如何挖掘差异化价值等,让更多人看到成为全球化新品牌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亿邦动力还发起每年一次的“EBRUN全球好物”评选活动,联合专家评委从众多参选企业中选出最终获奖者。
文丨缪悦
编辑丨何洋
视觉设计 排版丨杜杜 郭放
品牌名称:
小牛电动
创立时间:2014年
核心产品:电动摩托车、电动滑板车、电动助力车(E-bike)
销售渠道:欧美地区
主要市场:纳斯达克上市
1985年,北京率先颁布“限摩令”,之后,摩托车也从以往的主流交通工具,开始往运动、收藏等小众爱好的方向发展。
从全球范围来看,眼下也正进行着一场浩浩荡荡的“大变革”——全球进入新能源时代,在“油转电”的风向下,除了电动汽车,以两轮车为主导的短途交通也迈向电动化的新阶段。譬如,欧洲进行高额的E-bike购置补贴,东南亚推出有关“油改电”的政策。
对中国企业而言,这也意味着,电动两轮车的出海远征拉开序幕。而在这个吸引一众新兴中国厂商及传统大企业相继入局的赛道上,小牛电动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4年成立的小牛,在2016年即将德国作为了海外扩张的第一站。到今年,小牛电动持续深耕以线下消费为主导的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也积极深化布局线上消费潜力巨大的美国市场,以及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加速推进品牌全球化。
根据财报数据,2022年,小牛电动实现营业收入31.69亿元人民币,全球整车总销量超过83万辆。其中,海外卖出的整车超过12万辆,收入占比近20%,同比增长50%,境外销售网络通过53家经销商覆盖52个国家和地区。也就是说,去年,小牛电动的海外整车业务已贡献了近5亿元的营收。
从国内熟悉的“小电驴”,到海外更受欢迎的电动摩托车、电动滑板车、电动助力车(E-bike),在政策利好、需求上涨的大背景下,小牛电动是如何抓住海外市场机遇的?
借小牛电动参与亚马逊《水手计划》第三季的契机,亿邦动力与小牛电动CEO李彦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交流,进一步认识中国两轮电动出行品牌在全球化过程中,怎样做好产品设计、运营布局、品牌搭建,以及本地化。
01
小牛电动早在2016年便开启了海外征程。彼时,海外团队刚刚搭建,把德国作为了出海的第一站,并在此后将欧洲市场作为重注的出海大本营。
要知道,德国是一个以严谨、品质、科技著称的老牌工业国家,且当时的德国市场对于交通工具还有着严格的要求。小牛电动首先面对的便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在其团队看来,德国是打开欧洲市场的极佳切口,如若产品在德国能被用户广泛认可,其他市场也就会相对更容易进入。
2016年8月,小牛电动把一款售价2600欧元(约合2万元人民币)的电动摩托车产品引入了德国。
要想在欧洲这个传统老牌电摩产品林立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小牛电动必须在产品设计上狠下功夫,以此赢得用户好感度,拿下德国中高端市场。
也就是说,出海并不只是意味着将中国市场的产品直接拿去海外,而是在满足产品合规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国家市场,做出本地化的设计和更改。
为此,小牛电动在半年时间内,对首款产品N1进行了70余项指标的产品优化。譬如,欧洲用户经常要在不平缓的石子路面上骑行,产品就专门在减震、轮胎等方面进行改进。“欧洲用户通常体型高大,以住公寓为主,基本没有车库空间,必须把电池拎回家里充电,同时欧洲城市通勤半径小(50km左右),小城镇石板路较多,对减震、时速和长续航有较高的要求。”李彦说道。
而相较于欧洲,美国市场在产品的使用场景上又有着较大的差异。
李彦分析指出,美国用户的住宅通常有车库,上下班通勤以开车为主,电摩在家庭游乐式的骑行活动中实用性并不高。因此,针对美国市场,小牛电动则加大了电动滑板车和E-bike的投放比重。此外,考虑到欧美人的体格,团队还在新品的滑板车型上做了加宽踏板和手把的设计。
针对东南亚市场,小牛电动则敏锐地观察到,当地用户普遍把摩托车作为“家庭用车”而非“个人用车”。“一家人都在摩托车上,前面带一小孩,后面坐他的妻子”。这就导致相比欧洲市场的“矮胖型”,“狭长型”的摩托车车型在东南亚更受到欢迎,而这些都成为小牛电动在设计产品时的参照点。
精准的用户需求洞察和快速的应变调整能力,让小牛电动在海外实现了迅猛增长。如今,其已将业务开拓到了超过50个海外国家和地区。
02
小牛电动征战国内市场时,定位中高端,凭借抓住锂电的先发优势(此前国内的两轮电动车电池以铅酸为主)完成了很好的增长,且实现了智能化、锂电化、品牌化的弯道超车。
而在出海过程中,欧美各个国家不同企业之间的技术角逐激烈,“智能锂电”、“博世电机”并不是小牛电动的“独门绝技”。因此,除了深入洞察本地用户的使用需求,做出产品的差异化之外,小牛电动在运营策略、渠道布局、品牌宣传等方面也做足了功夫,且同样强调“差异化”的理念。
譬如,运营模式上,欧美市场地广人稀,对电池的续航要求高;而在印尼,摩托车不仅是个人的交通工具,也是运输货物以及商用载人出行的主要工具,因此对续航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针对不同市场的特性,小牛电动在14个国家开启了共享模式,在欧洲、东南亚、拉美等地推进“换电柜”的业务。
在渠道布局方面,小牛电动在海外选择了“组合拳”打法,即电摩产品布局欧洲市场的线下渠道,滑板车则以亚马逊为线上主阵地,进一步反向推动线下经销商的发展。
“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做得再好,如果别人不知道,还是白搭。”李彦表示,小牛电动先通过亚马逊,在线上做足品牌声量和产品的信任背书,再去影响线下大商超的合作和用户的门店购买。
据悉,2022年,小牛电动通过入驻亚马逊布局跨境电商,旗下电动滑板车迅速成为热门产品,在2022年亚马逊Prime会员活动期间取得了两天销售近5000台的成绩,入围亚马逊多个站点的Best Seller榜单。
“亚马逊做起来之后,像Best Buy(全球知名的家电零售企业)也找到我们,觉得这个品类不错。然后,美国、法国、意大利的一些线下经销商看到了盈利的机会,也想进来。”李彦指出。
在品牌宣传方面,小牛电动会根据欧美、北美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差异化的本地营销策略。
以美国市场为例,美国用户更愿意选择新品牌、看重生活方式,因此,小牛除了借助亚马逊广告提升销量,打响品牌知名度之外,更多地借助社交媒体平台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在海外视频平台上,甚至有用户将小牛的滑板车做成火箭筒的模样,拍摄了火箭助推的创意视频。此外,美国消费者也很关注产品的设计感和科技感,因此,在好莱坞大片中植入滑板车产品、把汽车级别的辅助驾驶体验纳入两轮电动车,也是小牛电动的品牌宣传卖点。
03
对小牛电动来说,海外仍旧有着许多没有开发出来的新增量、新机遇。
据李彦透露,今年,在考察了欧洲、中东、东南亚、拉美等国家和地区之后,发现即便是在全球油气资源最丰富的中东,消费者也开始追求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东南亚迎来了“油改电”的政策,泰国、印尼和菲律宾相继推出了电摩产品的购置补贴和关税减免……这些都是一些未来加大新兴市场投入的机会点。
“去年做了四五千台电摩,今年差不多能做一万台,翻一倍。明年整个东南亚摩托车市场可能会给电摩腾出几十万辆的空间。等3-5年后,100万左右的体量出现也是可能的。”李彦说道。
当然,欣喜之余,李彦也清醒地看到了布局新兴市场的难点和挑战。
譬如,东南亚在政策上一直对本地企业有着一定的保护策略,因此会要求出海品牌的“本地化率”——一些“结构零部件”需要在当地采购、用当地的合作工厂进行整车的组装,否则就会面临高额的关税成本;在欧洲,中国产的E-bike会面临80%的反倾销税,每个区域也有不同的地方保护。
再比如,虽然东南亚推出了“油改电”的政策,但并没有完全禁止“燃油摩托车”的使用。对本地用户而言,相比普通的铅酸的电动车,燃油摩托车的速度更快、续航更持久,更符合当地长时间使用、高消耗的使用诉求。除非换上锂电池,速度能和燃油摩托车一较高下。但锂电池的成本更高,同样的燃油摩托车在东南亚,本田大约卖1200美金,而同样性能的电动摩托车要2000多美金,中间有着1000美金的价格差。对“价格敏感”的东南亚消费者来说,“性价比”显然是他们考虑的重要维度。
对此,李彦认为,后续如果东南亚在政策上加大对电摩产品的购置补贴,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利好信号。而小牛电动也在东南亚尝试一些新的举措。“我们在东南亚推行‘换电’的方案,用户可以整车、电池一起买,也可以单独买车、电池不买,在我们的换电站使用‘电池租赁’业务,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电摩产品的成本,得以和当地燃油摩托车一决高下。”李彦表示。
可以看到,从产品的差异化设计、研发,到不同国家市场的运营策略,小牛电动的出海之路在多维度都做到了精耕细作,找到适合本地的最佳解决方案。
在李彦看来,出海的挑战和难题一直都在,这是一家全球化品牌逃不开的课题。从长期来看,唯有善于洞察用户需求,坚持对技术、品牌等核心能力的投入,才能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在出海之路上拥有直面风浪和挑战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