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叫外卖,出门叫滴滴,付款用微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零售城市”的打造,减轻了人们出门的负担,一只手机即可畅行无阻。而对于那些尚不能用手机解决的问题,民众愈发感到不便。因此,政府也正面临着“数字化”发展的考验,如何将各类公共服务统统装进手机?各类新型公共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出行“无纸化”普及
近年来,“无纸化”开始在交通领域普及开来。
移动支付为城市出行“无纸化”提供可能。从过去的月票、纸质公交车票,到后来的市政交通一卡通,再到如今的“易通行”,如今城市出行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即可。除了车票逐步实现“无纸化”,今年8月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还停止了定额纸质发票的提供,开始推行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无纸化”既节省了纸质票据制作成本,也加快了市民进出站速度,缓解了公交站、地铁站排队问题。
坐飞机虽然在路程上节省了很多时间,但是总要预留2-4个小时去完成登机前的各种程序,不仅浪费旅客的时间成本,对机场来说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如今,中国民航已经推广了如电子通关、自动值机等新技术,旅客无需打印纸质版登机牌,凭借手机里的电子登机牌即可安检、登记。经常坐飞机出差的郑先生表示“现在飞国内不需要提前2个小时到机场了,直接在手机里存好电子的登机牌就行,非常方便。”电子登机牌为旅客节省了时间,简化了登机流程,也使得机场减轻了工作负担,进而更有余力去提高服务品质。
坐高铁,进站、上车、出站需要多次使用纸质车票,难免手忙脚乱。记者调查发现,在部分高铁站仍然需要同时出具身份证和纸质车票才能进站安检,进站口常常排起“长龙”。一张小小的纸片容易弄丢,但是一段存于互联网的数据却很难消失。如今,铁路部门也开始试推行“无纸化”模式。11月22日起,海南环岛高铁实行电子客票服务试点,直接刷身份证进站乘车。预计明年,电子客票将在全国高铁推广。随着一张张纸质票据变成一个个二维码,人们的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美好。
政府“数字化”转型
互联网的触角已经伸入政府部门,打造“数字化”政府势在必行。微信早在2014年就开设了“城市服务”,用户可以在微信界面内得到包含医疗、交管、交通、公安户政、出入境、缴费、教育、公积金等16项民生公共服务,成为“互联网+公共服务“最好的落地平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任志武曾表示,截至2018年10月底,中国已建成了全国一体化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开通了超过1000项面向全国的数据共享服务接口,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堵点问题超过70%已在全国有效疏解。
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挂牌运行,成为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法院。截至2018年8月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已受理各类涉网案件12078件,审结10397件;涉网案件开庭平均用时28分钟,平均审理期限41天,分别节约了3/5和1/4的办理时间。
互联网办案会不会只快不好?从数据来看,杭州互联网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高达98.77%,民事调解自动履行率也高达98.50%。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杜前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公共服务”论坛上曾说“我们50人一年办了1.5万件案件,而以往,我们办1.5万件案件需要200位法官”。可以说,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法院运行1年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教育“线上化”实现
近年来,各类线上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实现了足不出户学遍天下。然而,这些辅导班的开设大部分属于市场行为,并非公共服务。如何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好地实现“互联网+教育“是相关部门工作重点之一。
各地纷纷推进教育互联网化进程。广西壮族自治区11月28日举办的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观摩评选活动,吸引了全区3700多名教师观摩学习智慧课堂。今年7月,教育部将宁夏回族自治区确定为全国首个“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到2020年,宁夏将基本建成教育大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成覆盖各个教育学段、学科、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还将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利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等等。
在教学反馈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学活动和学生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反馈,方便老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改变以往“大水漫灌式”教学为针对性辅导。大数据的使用,既推动了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也可以有效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随着资本纷纷涉足教育领域,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实现与教育的融合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拓宽教育普及范围。
互联网催生了各类新型公共服务模式,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节约了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