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贯彻“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保障个人所得税改革顺利实施,提升财政票据监管效能,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开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通知》,决定全面推开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
进入2018年以来,很多人发现,大部分饭店开发票不再提供纸制版,只需要手机扫描二维码输入发票抬头,就可以得到一张电子发票。甚至在北京各个地铁站充值、买票索要发票时都得不到纸制版,取而代之的是售票员详细向乘客介绍如何用手机APP自行下载电子发票。对于这一现象,公众一片好评,都认为电子发票方便快捷,又减少了浪费。
事实上,除了方便民众,电子票据还大大降低了票据的开具成本,也避免了纸质票据损毁将无法复原的隐患,免去了存根联的存放成本,而且财政电子票据每单实时开具,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也减少了财务工作量。
财政电子票据改革是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体现,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化实践,其核心思想就是将实物票据电子化,电子的票据可以如同实物票据一样进行转让、贴现、托收等行为。传统票据业务中的各项票据业务的流程均没有改变,只是每一个环节的都加载了电子化处理手段。
电子票据是何时悄然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呢?记者梳理发现,我国的财政票据改革已经开始多年。2012年12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的方案》的通知,改进财政票据监管方式,以提高财政票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2013年,财政部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海关总署等中央部门,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9家单位作为第一批试点开展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
试点刚开始时,电子票据的接受度不是特别高,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对于电子票据的认可度还是比较有限,仍偏向于纸质票据,对电子票据、电子汇票等不太放心,因此电子票据的流动性会受到一定影响。
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实践,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财务人员和普通公众都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票据APP等多种方式收取电子票据,若有需要,也可通过自助打印机按需进行纸质套打,同时可通过财政票据管理服务网站或扫描票面二维码等查验票据真伪。
在各方的推动下,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于是在2017年7月,财政部出台《关于稳步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试点方案》,将试点逐渐扩大,将北京、黑龙江、浙江(宁波)、福建(厦门)、贵州、云南、湖南、重庆等地区,以及国家开放大学、华侨大学等中央单位,并提出在试点单位和行业的选择上,要重点选择网上报名考试、交通罚没、教育收费、医疗收费等业务。
随后在当年年底,又启动了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第二批试点工作,将选择试点进一步扩大到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区,试点大学也增加了东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十多所。
这些试点单位在实施电子票据系统后,打破了信息壁垒,与开票单位建立了财政电子票据信息共享和运用机制,结合其每单必开、实时开具、实时上传的特性,实现了财政票据全程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开票单位票据的使用行为。
此时,财政见时机已成熟,便要求电子票据试点地区在充分总结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推广至所在地区的全部单位和全部财政票据种类。
同时要求,各地区原则上使用财政部统一开发建设的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系统。暂时不使用财政部系统的地区,要按照财政部规定的统一数据标准开发本地区系统。各地区要实现本地区系统与财政部系统的对接,做到全国财政电子票据一站式查询、真伪查验和报销入账。
全面推广财政电子票据对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电子票据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海量票据存根无法全方面覆盖监管核销的问题,能够实时获取收费信息,从事前、事中、事后多角度提升财政监管能力,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有效地提升了财政票据监管水平和效率,真正实现“以票管收,票款一致”的目标。全面实行电子票据将会成为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有效手段,更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和检验政府部门是否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