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码推进数字货币研究
2018-10-17 15:51:12

近日,央行在官网上发布了《央行直属单位2019年度公开招聘职位需求信息表》,其中列出了与数字货币有关的负责技术研发、法律事务、风控研究等三项工作的职位需求。据了解,虽然国内对于数字货币交易和ICO保持了高压态势,但对于数字货币以及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却早已起步。

据悉,早在2014年,央行就成立了法定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以论证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2015年,央行又开始对数字货币领域的一些重点问题开展调研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报告;2017年,央行旗下数字货币研究所、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的年度区块链专利数量达到了68件,位列世界第一。

目前,数字货币市场上已有多种稳定币,并且如PAX、GUSD等受监管的稳定币也开始出现。虽然法定数字货币也是稳定币,但由于法定数字货币是依托于国家信用发行,其公信力最强,可接受范围最广,不容易产生负外部性,所以多个国家的央行均开始尝试发行法定数字货币。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9月就有15家机构宣布推出共13款稳定币,同时有如瑞典、新加坡、泰国等10余个国家准备推出自己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在此情况下,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将在何时推出便备受关注。

在币策首席分析师肖磊看来,法定数字货币是一种叫法,但有多种解释,就法定数字货币本身来说,对于政府层面最合理的推进,是将法币数字化。另一种做法是,基于区块链,发行一种透明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但这样的模式难度很大,可能会带来现有货币运行机制的失效,所以需要研究。

“央行目前寻求的一种数字货币的推行方式,主要还是考虑两者并存,既有法币数字化的成分,也有区块链可信技术,但这确实会挑战现有的货币制度,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对于相对去中心化的法币,政府和央行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这是问题的难点。”肖磊说道。

金丘区块链研究院院长洪蜀宁认为,法定数字货币的作用主要是降低货币发行成本、提升央行对支付清算体系的监控能力。但由于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电子化水平已经据世界前列,央行对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监管能力也非常强大,以央行现代化支付系统、银联、网联为核心的跨行清算系统也日趋完善,央行对社会资金的流动基本拥有了完整的监控手段,现有的电子货币体系可以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所以推出法定数字货币的需求并不迫切。

洪蜀宁表示,中心化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与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完全无关,是一种电子货币而非数字货币,不会也没有必要采用低效的区块链技术,可能会采用中心化的、类似于R3Corda那样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以解决监管和性能问题。

“虽然我国对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规模,以及具体的生态等已经有了较多研究,但由于我国是大国,社会经济结构复杂,在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推广方面必须非常谨慎。”近日,央行上海总部王同益撰文分析称,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指出,中国应该谨慎对待数字货币在中国的发展,研发数字货币要经过充分测试,局部测试,可靠后再进行推广。也正是因此,王同益认为,虽然法定数字货币是最合适的稳定币,但由于推出法定数字货币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估计难以在三年甚至五年内正式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