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降成本政策将密集出台 各大电商抢滩智慧物流
2018-05-29 14:14:17
       618开战前夕,各大电商都开始“秀肌肉”,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无人科技。“对于智慧化仓库的投入,我们并不是只看投入成本的,而要从订单平均履约成本去进行综合考虑,这要涉及很多因素。”京东物流首席规划师、无人仓项目负责人章根云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成本会越来越低。”
       据了解,近日国家发改委开始组织开展2018年物流业降本增效和创新发展课题研究,包括中国物流发展指数编制及应用研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接续规划研究、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研究、加快多式联运发展研究、构建协调高效的物流业标准体系研究、加快绿色物流发展研究等。
       物流降成本政策将密集出台
       物流降成本新一轮攻坚战全面打响。继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后,有关部门密集展开相关部署并明确了具体推进时间表。围绕物流业降本增效和创新发展,未来仍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编制中国物流发展指数、构建协调高效的物流业标准体系、加快多式联运发展以及绿色物流发展等。
       物流降成本提速推进
       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作出一系列部署,并给出了相关时间表和路线图。从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对物流企业承租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从今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对挂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今年年底前,实现货车年审、年检和尾气排放检验“三检合一”;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等等。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5月24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到4月实现降低物流成本约262亿元,其中就包括落实货运车辆年检、年审合并和取消营业性货运车辆二级维护强制检测等工作,降低物流成本的60亿元。
       吴春耕还表示,交通运输部已经形成了货运车辆排放检验一并纳入货运车辆综检与安检合并的工作初步建议,目前正在会同公安、环保等部门,积极推进“三检合一”实施工作。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政策研究和制定工作,确保年底前实现“三检合一”,切实降低道路货运经营者经营成本。
       对于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吴春耕表示,目前,交通运输部已经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积极推动落实工作。下一步,将组织有关科研单位,深入研究论证技术方案和配套政策制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各地加强联网收费及相关系统升级改造,修订完善相关政策制度,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试点,在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推广。
       “此次针对影响物流成本高企的突出因素进行精准施策,将直接推动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以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提升产业竞争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说,这些措施是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体现,有利于降低企业负担,提高物流综合效率,推进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成林也表示,此轮降成本可以更好地发挥物流业战略性的先导产业和支撑产业作用。通过税收手段,调整土地供给价格可以进一步降低物流资源的配置成本;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手段,降低运输成本;通过强化多式联运,可以提高节点间的运作效率;简化物流企业分支机构设立手续可以推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形成网络化的布局体系,形成规模化的协同效应。“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将会极大地推动更加健康的物流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并以此为纽带促进跨地域、跨产业的交流,将政策红利逐级传递,形成更优质的营商环境,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
       更多物流业促进政策将出
       近年来,我国物流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仅在2017年就密集发布了多个物流相关政策,如国办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开展服务型制造试点,提升工业物流发展水平;税务总局、交通运输部连续发文,破解道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后税负增加问题;国家质检总局联合11部门出台《关于推动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等。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现在,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保持在50%以上的景气区间。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物流绩效指数中,中国的物流服务质量和能力排名较上次提升了8位。
       更多物流业促进政策有望出台。据了解,近日国家发改委开始组织开展2018年物流业降本增效和创新发展课题研究,包括中国物流发展指数编制及应用研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接续规划研究、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研究、加快多式联运发展研究、构建协调高效的物流业标准体系研究、加快绿色物流发展研究等。
       在中国物流发展指数编制方面,将研究提出编制原则、主要思路和技术路线,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统筹的框架体系,明确各级分项指标,从全国、省(区市)两个层面和季度、年度两个时间维度科学评价物流业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试算中国物流发展指数。
       另外,加快多式联运发展、构建协调高效的物流业标准体系、规划京津冀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加快绿色物流发展等也将成为未来政策推进的着力点。将重点围绕加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不同运输方式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设施的无缝衔接,提出构建多式联运体系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运行机制、标准规范和相应措施建议。提高物流标准体系的合理性、有效性、完备性,推动解决我国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在加快绿色物流发展方面,也将研究提出加快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目标、总体思路、主要举措和相应措施建议。
       还将对目前物流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持续研究,提出2020年至2025年物流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相应措施等。研究明确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内涵和主要内容,提出推动我国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实现路径和相应措施建议。
       降本实质性突破尚待时日
       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已进入下降通道。201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实现“五连降”。2018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14.5%。不过,这一数字仍高于主要发达国家8%—9%和新兴经济体11%—13%的水平。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指出,这既与我国产业结构和人口、产业空间布局有一定关系,也反映出我国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其中,多式联运发展不足是重要原因。我国多式联运比例与欧美发达国家比,相差不少。交通部数据显示,发达国家集装箱海铁联运比例通常都在20%至40%,而我国仅为2%,这个比例偏低;铁路集装箱运量占铁路货运的比例,发达国家为30%左右,我国目前仅10%。
       吴春耕认为,我国目前多式联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主要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基础设施衔接不够、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信息服务能力不足、法规建设和市场化改革滞后、多式联运经营主体严重不足、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等。
       另有专家指出,取消高速公路收费站也面临不少难点。据统计,与2015年相比,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收费公路主线收费站仅减少13个。虽然从大的形势看,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取消收费站是大势所趋,但目前人员难分流,以及后台计算机处理收费问题仍是挑战。
        吴春耕也坦言,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体制机制的重构,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准备工作,特别是在车辆和通行路径识别、收费系统运算处理能力、收费系统网络安全保护、跨省服务协调机制等方面,都需要按照新的要求进行调整或强化。
        在魏际刚看来,物流产业降成本是个系统工程,改善物流产业的效益也是个系统性工程。从产业层面来说,综合调度体系并不完善、流通体系也都还有调整的空间,还有供应链服务体系、标准系统尚需完善,此外,产业的布局、产业结构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由于涉及政策和制度、收费公路、土地投入、用工、人员技能、操作规则等问题,物流降本增效须长期努力才可能有实质性改变。
        智慧物流美好时代渐行渐近
        近年来,“互联网+”正以席卷之势,深刻改变着一众传统产业,物流业也不例外。搭上人工智能快车,智慧物流越来越安全、便捷、高效,打破了人们长期以来对物流业不透明的刻板印象,降本增效成为现实。随着无人机、无人车乃至无人船的介入,物流业有望在智慧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进入智慧生活新时代。
       无人卡车开启智慧港口新时代
       不久前,天津港集团公司、中国重汽集团公司和天津主线科技公司三方携手,打造全球首台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在天津港成功试运营。这对港口全方位开启智慧时代带有里程碑意义。
       在现场观察到,这款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外表与一般卡车无异。但“大块头有大智慧”,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装配有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和智能计算单元的无人驾驶电动卡车,一气呵成完成了道路行驶、精确停车、集装箱装卸、障碍物响应等指定动作,实现了集装箱从岸边到堆场的全程自动驾驶水平运输。
       天津港集团公司科信部副部长朱连义说,这为港口解决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难题提供了可行的实践方案,更为促进我国绿色智慧物流创新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港口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要标志。对于大多数港口来说,通过对已建集装箱码头进行自动化改造,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升级途径。但是如何以经济可行的方案攻克集装箱水平运输难题,一直是大多数港口都绕不开的“拦路虎”。
        天津主线科技公司创始人兼CEO张天雷博士说,现阶段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采用自动导引车加地面埋设磁钉方案,但由于需要对码头地面等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另外因定制化程度较高且产量少,售价往往高达数百万元以上。另一种则是无人驾驶电动卡车方案,可以自动智能驾驶出入码头和堆场,直接将集装箱送至指定位置,不仅缩短了运输环节,同时价格也相对更便宜。
       “无人驾驶电动卡车这种新型运输模式虽然近年来在国际上开始受到关注,但仍然只停留在概念性产品阶段,其智能化程度与电动底盘性能距离实地运营还有一定差距。”中国重汽集团技术发展中心汽车电子设计部副部长田磊表示,在天津港运营的开启,堪称无人驾驶电动卡车产品商业化落地的重要一步。
        智慧物流渐入佳境
        不只是港口物流的智慧升级,智慧这一核心概念正潜移默化融入物流的血脉中,“互联网+”是背后最关键的驱动因素。
       在同城货运互联网化过程中,58速运、搬运帮、货拉拉“三大巨头”崛起,正在成长为智慧物流的支柱级品牌。其中,58速运以“货的”业务为特色;搬运帮以服务为主,按时收费模式得到更广泛的推广;货拉拉仍采用“互联网+同城货运”的模式,目前业务增速超过100%并且覆盖国内的112座城市。
       专家认为,今年我国同城货运的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级。受新零售产业和智慧物流的影响,同城货运将会占据城市物流70%的份额。经过“互联网+”催化及洗牌后,同城货运会精细到仓储社区化、体验场景化、配送智能化、服务个性化。
       电商由于产业链天然需要,也将触角伸至智慧物流领域。阿里早已投资成立了菜鸟网络,并与物流界的“三通一达”通过协议建立了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京东的智慧物流体系以“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研发为基础,主打全自动仓储,并利用自身在自营和平台上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仓储物流的定位分析。京东集团副总裁肖军表示,京东在2017年已经实现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等智慧物流项目的全面落地运营,2018年将完成多地多中心协同发展、从点到面全面辐射的战略布局。
        智慧物流仍需创新突破助力
        智慧物流的明天是什么样子?当前看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应用的便利性越来越超出人们的想象,智慧物流带来的诸多改变值得期待。
        在上海,涵盖陆、海、空全方位的智慧物流网络已迈开探索的脚步。上海面积最大的开发区临港地区,如今已启动陆、海、空无人系统综合示范区建设。在无人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临港示范区一期将建设总长4.7公里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封闭测试场和部分开放道路测试区,涵盖高速、城市、乡村和物流仓储等各种交通要素,为智能网联汽车走向市场提供最为关键的测试;临港还将利用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滴水湖,建设无人船测试区,测试对象包括水面无人艇、水下机器人、水下声学仪器等;建设直径6公里、高200米的两块低空多旋翼无人机飞行空域,为无人机测试打开大门。
        智慧物流正深刻改变国内物流业的面貌。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2014年的16.6%下降至14.6%,物流降本增效成效显著,对于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透露,将继续创新物流发展动能,深入推进“互联网+”战略,推进物流业高质量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物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智慧物流起步晚,互联网基础设施智能化规划建设不足,物流环节间的智能匹配、智能调度、自动化运作实现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专家指出,目前智慧物流存在的最大问题还是智慧系统和执行系统不能够有效地同步。
       加快智慧物流转型依旧任重道远。除了应用层的创新探索外,还需在关键技术层面继续攻坚突破,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努力消除“信息孤岛”,打破条块分割,鼓励企业的创新行为,让物流业在加速智慧化过程中助力生活更美好。
       抢滩智慧物流:各大电商无人仓“秀肌肉”
       618开战前夕,各大电商都开始“秀肌肉”,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无人科技。近日,京东物流首次公布了无人仓的世界级标准,同时京东位于上海亚洲一号第三期项目首次对外亮相。据了解,该仓已经实现货物从入库、存储、包装、分拣的全流程无人化,较传统仓库运营效率可提升3倍。
       其他企业在无人仓技术领域也在提速。根据公开数据,苏宁云仓可存储将近2000万件商品,年处理包裹近7亿件。“苏宁目前已经运营了上海和济南两个机器人仓,上海有200多组,济南目前投入50组,还在扩展中。”苏宁物流方面人士表示,“其他城市如武汉、佛山、合肥等正在筹建。”
       截至2018年4月,菜鸟则已经形成了遍布浙江嘉兴、湖北武汉、广东惠阳、广东增城、天津武清、江苏无锡等地的无人仓群,这些仓群由菜鸟自主研发的系统连接,形成了对仓库环节物流链路的全局把控。
       “对于智慧化仓库的投入,我们并不是只看投入成本的,而要从订单平均履约成本去进行综合考虑,这要涉及很多因素。”京东物流首席规划师、无人仓项目负责人章根云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成本会越来越低。”
       无人仓提速
       科技赋能物流正在成为大趋势。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00.6亿件,是2007年的33.4倍,十年间年均增长42%。在2017年的400亿快递中,68%来自服务电商,全年收入近5000亿元,对全球包裹快递增长贡献率超50%。
       快递业务量的海量增长,单靠人力已难以为继,而机器无论从速度还是效率而言,都有其明显优势。
       在京东上海亚洲一号三期项目中,在收货、存储、打包、分拣等多个环节上,以3C、数码等小件商品为主的京东无人仓已经实现了无人化操作。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京东无人仓内仅有3个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为集包机器人套上空袋等,“下半年这三个工作人员的岗位也有望由京东自研设备进行替代”。
       “传统人工方式,每小时能够拣选137件,采用AGV机器人来协助工作,能够达到每小时612件,效率提升346.7%。”京东方面人士介绍道,这意味着,在同样仓储面积下,AGV仓日均出库件数是传统人工仓的5倍以上,完成同样的拣货数量,只需要之前大约20%的人力。
       据苏宁方面介绍,苏宁上海机器人仓去年11月上线,3500平米的仓库内,原本需要40人拣选的工作如今只需要7人完成,整件商品拣选效率超过10倍人工,拣选准确率可达99.99%以上;济南机器人仓一期实际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超过30万快消品库存,50台机器可完成每日的拣选出货。苏宁机器人仓实现了一端货物上架,一端拣选出库,快递最快可在10分钟内完成出库。“无人仓有多种实现形式,从功能实现上看,从上架、存储、拣选、打包是都可以实现无人化的。”苏宁相关人士说,“我们现在应用的上海和济南机器人仓,便兼具存储和拣选这两个功能。”
       菜鸟亦有大批无人仓投入使用,涉及智能打包算法、人工智能分单、自动贴标、自动化包装机、机器人存储及拣选系统以及机械臂等技术的应用。
       规模化扩张
       “无人仓不能只是实验室技术,而应该是规模化运营。”在提及京东无人仓规划时,章根云介绍称。这也就意味着,无人仓在设备选型和运营模式上需要有所创新。“与传统仓库相比,京东无人仓更考虑全局性,且自主具备决策能力,在技术选型上偏重智能技术,与传统机械化相比,无人仓还会注重大脑、手、眼睛、腿脚等机器角色。”章根云表示,运营模式方面,原先仓内的工作人员从操作工转变为了巡检员,主要负责监控设备的操作状况。
       此外,章根云表示,京东将无人仓标准分为五个等级,包括传统型仓、智能型仓、少人型仓、无人型仓和终极无人型仓。传统型仓使用输送机、叉车等设备,采用WMS系统;无人型仓库则对大部分业务类型实现全流程化无人作业,系统具备自感知、自适应、自决策、自诊断、自修复的全套能力。“京东上海亚一无人仓属于B2C行业内全球唯一一个无人型仓库。”章根云介绍,“除无人仓外,亚洲一号的仓库主要是少人型和智能型仓库,目前在全国共有14个亚洲一号大型智慧物流园。”
       据苏宁方面人士介绍,在无人仓推广上,苏宁的思路为输出柔性解决方案。“传统的自动化仓库筹建周期长,硬件设备复杂,不容易做扩展,现在我们做的机器人仓,机器人是灵活的,筹建周期短,容易扩展,增加机器人就可以了。”该人士透露,目前苏宁无人仓筹备周期仅两三个月即可。
       从该人士的经验来看,目前苏宁无人仓打包环节以人工为主,“更经济,同时更灵活”,但他表示苏宁也在筹建完全无人的仓库,该仓库中每个环节都是自动化作业,“预计11月左右可筹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