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抽检电商才更有说服力
2016-10-13 17:41:51

日前,工商总局对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唯品会等电商的电风扇、电磁炉、手机、插头插座、儿童用品、内衣、卫生巾等503批次商品抽检。经检测,总体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为34.6%。其中,天猫商城出售的不合格产品数最多,居第一位。

在移动互联的今天,网购已经成为大众特别是年轻人购物的主要渠道,而网店售假一直是电商平台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到来前夕,工商部门加强对电商商品的抽检,毫无疑问,此举很有必要,既有利于净化电商市场,加大电商打假力度,又能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从电商抽检公布的情况来看,应当说科学性存在一定的不足,说服力不强,特别是经过媒体这种“不合格商品数量,天猫第一!”大标题的误读和渲染,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误导大众对不同电商平台产品质量的认知存在失误。

众所周知,在抽检产品不合格率不变的情况下,只要抽检产品的批次数量越多,那么不合格的产品批次也就越多。而且,抽检批次总量与抽检不合格率之间有着巨大的联系,稍有不慎,就会闹出大笑话。举个最的简单例子,如果某类商品只抽检了一个批次,如果合格的话,那么合格率等于100%;一旦不合格的话,那么不合格率就是0。但如果拿只抽检一个批次的平台,与抽检十个批次、二十个批次的平台进行比较,那么就失去了可比性,毫无意义。

但只说作为最大电商平台天猫抽检的不合格产品数量最多,没有介绍天猫总共被抽检的产品批次有多少,也没有直接比较天猫与其他平台的抽检不合格率情况以及抽检总批次情况。这意味着天猫抽检的不合格产品数量最多,但抽检产品的不合格率却不见得也是第一。只说天猫抽检产品不合格数量第一,很容易误导消费者误读天猫上的假货是各大平台中是最多的。

再者,产品抽检为不合格的,既有因为标签、说明贴的不规范这样的小问题,也有产品质量本身不达标,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但是,将这几种情况放在一起,笼统的定性为不合格,以认定平台不合格产品数量和不合格率,显然很不科学、很不合理,这实质上是将产品存在的小问题扩大化,产品存在的大问题弱化,间接的会误导消费者。

如何让电商抽检更有说服力,不引起消费者的误解,推进电商抽检科学化作业和媒体报道更加专业化是必由之路。一方面,在公布平台抽检不合格批次和不合格率的时候,应当同时公布各个电商平台各自总共抽检的商品批次,让公众有一个更科学的比较和更准确的判断。另一方面,公布电商产品不合格,不能只是简单公布多少批次产品不合格,而应当按照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的公开,属于假冒伪劣产品有多少批次、属于产品质量不达标的有多少批次、属于标志和说明不规范的又有多少批次,这样才能让公众对电商产品质量状况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实际上工商总局在向社会公布汇总结果时,已经细化了不合格的原因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