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不论是网购频繁的大学生、白领还是普通的社区居民,对快递服务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而快递“最后一公里”的表现又直接影响着终端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如何跑赢“最后一公里”?电商和快递企业为破解难题,尝试设立智能自提柜和联手便利店、物业的快件驿站等方式方便用户自取快件或上门寄件。但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这两种缓解快递成本压力的手段目前成效均不理想。
智能柜:
说好的自助呢?
“自己手动输入号码好麻烦,反正那边有工作人员,我一般都是直接找工作人员,让他们帮我拿。”刚刚从自提柜取出快件的学生小王表示。位于大运村公寓北门,由第三方设立的24小时智能自助包裹柜,明明写着“自助”,但在实际的运行中,还是由工作人员在代劳。
在自助包裹柜的旁边,韵达快递的快递员小张坐在自己载满包裹的小车上,焦急地等着客户下来取件。“边上不就是快递柜么,你直接把包裹寄存在这,让客户有时间自己过来取,不就不用这么干等了么?”面对记者的疑惑,小张无奈地说:“有的客户不愿意用这个,但这种公寓有门禁我们又送不进去。只能等啊,没办法。”
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使用自提柜呢?市民李小姐告诉记者,柜子体积通常偏小,大件的包裹根本塞不进去,有一次她有一个较大的包裹被硬塞进柜子里,结果外包装被压瘪了不说,里面的货也稍微有点变形。她坦言,那次自提柜的体验给她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一直以来,快递自提柜由于省人力、全天候的特点广为业界所看好。数据显示,2012年,京东商城自提柜悄然现身,目前京东已在全国37个城市铺设了上千台自提柜。
不过记者在实地走访位于知春路附近的康拓大厦以及中关村海淀黄庄地铁站附近的京东自提柜时注意到,由于自提柜安放在大厦内较为隐蔽的位置,且数量很少,消费者几乎很难注意到。一位保安告诉记者:“基本没什么人过来取件,用得不多。而且说实话,谁愿意下了班再从这儿抱一个快件回家?”
据悉,其他物流企业如顺丰、圆通、韵达、中通等均开始尝试使用自提柜,2013年申通快递高调宣布将投资3000万元,重点在学校、社区建立约3万个自提柜。不过依当前现实情况来看,说好的自助并非能真正做到自助,说好的解放人力、降低人工成本,也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据日前发布的《中国智能快件箱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50个城市中,智能自提柜的周转效率低下,日均使用不到1次。2014年全年投入使用的智能自提柜全国已超过1.5万个,但派件量只占总业务量的1%。
快件驿站:
空间人力受限
除了设立自提柜,快递企业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采取的另一种运营模式,便是与便利店或是物业合作代收派收快递的菜鸟驿站方式。消费者将需要寄送的快件放至便利店或者物业处,快递员会统一收取,而家中经常无人收件的消费者自行到合作网点取件也能为快递员减负。
在2013年,亚马逊中国宣布和上海全家便利店合作;去年顺丰更是一步到位,战略性地在全国开设518家“嘿客”;阿里旗下的菜鸟网也正在尝试与便利店合作打造菜鸟驿站,目前菜鸟在全国运营着2万多个菜鸟驿站,提供末端的综合物流生活服务。
“有时快件太多了,我们也挺困扰的。”在位于和平里北街的一栋写字楼一层大厅里,前台小姜略带抱怨地说:“我们前台地方也不太大,你看看我身后全是包裹,挤得我都没法坐了,员工下了班来取的时候,得费劲找半天。”
类似这样的困扰,位于知春路地铁站附近的一家好邻居的店员小吴也遇到过。她告诉记者,替一些消费者存放些重量较轻、体积也较小的快件还好,如果是大的包裹,店里毕竟空间也有限。
而市民刘女士则告诉记者,有东西要寄的话,去公司物业前台会比较习惯,人也都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去便利店解决快递收寄的需求,刘女士坦言,不太习惯。
此外,由于责任划分的问题,物业对于代收快递的态度也不一。有的物业会要求业主打电话委托,否则拒收。知春路52号院的物业工作人员就表示,除非业主打电话来委托他们代为签收,并表示责任自负后,他们才会代收。
而也有快递员表示,宁愿二次派送也不会让物业代收,“我们接到的投诉最多的就是物业代收导致的。”申通快递员小刚说,物业代收件出现过丢货、换货的事,最后出了问题还是只能由快递员担责。
专家观点:
自提柜或成主流趋势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依据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设立快递自提柜未来将是大的趋势,或者说所占比重应该还是会较大。”
他认为,毕竟便利店是以其便利店的主功能业务为主,一旦便利店收取货量过大,同样面临高昂的房租成本和人工成本,而这样一来,也违背了最初企业节省成本的初衷。“自提柜则不同,一旦企业引导消费者培育成这种消费习惯,总体来说,确实能够实现节省人工成本、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徐勇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