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联手传统电影行业,将会发生什么样的链式反应?答案正在日趋明朗。而随着《摆渡人》的启动,阿里影业也首次对外展示出全面起航的态势,而这也将是阿里影业新任管理团队到位后的首个产品。
根据此次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优质内容产品的打造仍将是阿里影业的运营核心。
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耗资数十亿元成为文化中国传播集团的控股股东,并将之更名为阿里影业。此后,包括中影集团前副总裁张强在内的一批业界精英加入阿里影业团队,对公司的运营模式和公司战略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升级。
随着业务调整和资源整合的告一段落,阿里影业的产品开发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之中。据相关人士透露,在阿里影业的产品开发名录中,多部电影和电视产品的开发进度已经提速,预计在未来,该公司将有更多产品陆续问世。
构建全链条商业生态
除了在产品开发和运营方面的全面升级之外,阿里影业更将逐步开始以互联网为技术手段,在大数据运营前提下进行生态链式产业开发。
业界公认,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和移动电子商务平台,阿里集团在大数据领域拥有海量的积累。而针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开发,将会成为阿里影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阿里影业将深度挖掘主流观影人群的消费需求、消费习惯、人口统计学属性等方面的信息。在电影宣发方面,以大数据的手段找准项目的最佳卖点及宣传渠道,最大限度地提高营销的到达率和转化率。
此外,在衍生品开发领域,阿里影业也将通过阿里大数据掌握电影用户对衍生品的需求,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与阿里巴巴平台的商家合作,利用商家的经验来开发受众喜爱的衍生产品。
而在影片制作方面,阿里影业还将发展C2B(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实现商业和产业订制)的模式,通过阿里巴巴集团的庞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分析和电商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打造符合大众需求的影视产品。
在未来,阿里影业可能还会针对特定消费者打造定制性的产品,例如,以特定消费者群的属性分析为基础,制作符合不同代际、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观众需求的影片。
相关资讯证实,阿里影业正在逐步承接阿里巴巴集团的互联网领域既有优势和资源,目前双方已经就相关领域的资源和业务开展协同合作。
根据相关资源整合规划,阿里影业将依附并借助阿里巴巴集团业以完善的互联网生态系统,通过对电子商务、社交网络、互动娱乐、LBS增值服务等重要业务板块的整合和协同,构成O2O闭环的电影营销模式。
加速资源整合
随着阿里影业产品开发进度的提速,其和阿里巴巴集团之间的业务协同效应已经开始有所展现。
阿里影业CEO张强表示:在强化线下渠道的固有优势之外,阿里影业将以电商平台作为重要的电影票销售渠道和影片宣传媒体,充分利用淘宝的流量为影片造势,并通过支付宝平台来吸引用户购买电影票。
而和淘宝电影的深度结合,将会使阿里影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加提升。
目前,阿里影业正在和淘宝电影一起,构建一套全新的产品销售体系,优化线上订座和电影预售以提高营销效率,发展电商和文化产业的深度跨界合作模式,对传统的电影宣发和售票模式进行完善和补充。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内地票房的增长幅度高达36.15%,由2013年的217.69亿的票房总收入,猛增到296.39亿,数据显示出电影产业市场的巨大潜力。在一线城市影院基本饱和的情况下,阿里影业将重点瞄准二三线城市的巨大蓝海。
此外,有第三方数据显示,从去年开始,以互联网为主要销售渠道的预售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鉴于预售票能以更低的价格吸引到更多的电影消费者,加速二三线城市观影行为的普及,促进中国电影产业整体的长远发展,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已经确立。
而这些潜在用户,几乎全部已经被阿里巴巴庞大的生态体系所覆盖。以此为起点,阿里影业和以淘宝电影为代表的阿里生态圈的深度结合,将成为阿里影业产业构建中的核心优势。
除此之外,未来,阿里集团旗下已经拥有的社交平台、LBS平台、视频分发平台和支付平台也将会和阿里影业的内容生产发生链式反应。
这也就意味着,阿里影业的业务范畴将不仅仅局限于内容制作领域,而是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分发渠道,实现对内容产品的多梯度开发,从而在内容创新、投资、制作和发行,以及衍生品等商业开发领域实现产业链化搭建,从而借助阿里集团的既有优势,搭建出完整的商业生态。
而随着《摆渡人》的项目启动,这个庞大的生态链条将开始有序运转。张强表示,“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来开发和运营产品”是阿里影业的出发点,借助阿里巴巴集团的云计算平台与大数据技术,阿里影业将实现对消费者需求的充分挖掘,在影视剧的制作、宣发、衍生品开发等领域搭建出完整的商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