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又要来了,除了阿里和京东的”猫狗大战”外,今年生鲜电商成为了业界关注的重头戏。
天猫商城推出了瞄鲜生独立类目,并且在网站首页最前面给予入口支持。此外,除了阿里为了拉升业绩而重点发展生鲜领域外,顺丰优选、本来生活等垂直电商也纷纷摩拳擦掌。
每年双十一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订单翻倍的喜悦背后却伴随着快递“爆仓”的忧伤。对于物流配送要求极高的生鲜电商来说,其商品冷链配送将会面临大考。
生鲜电商的“大生意”
生鲜一直被视为电商领域的最后一片蓝海,各大电商平台和创业者都欲在生鲜电商这一块谋求突破。除了阿里、京东等巨头积极参与谋求布局外,还有从传统行业中孵化的诸如中粮我买网,顺丰优选都参与到该领域的角逐中。
今年8月,中粮电商平台我买网宣布完成B轮融资,获得IDG和赛富基金1亿美元注资。与此同时,阿里巴巴100亿元杀入农村市场,上市后的京东也开始和拥有中国最大海洋牧场的獐子岛合作打造O2O生鲜平台。
风险资本、电商平台和垂直电商蠢蠢欲动,生鲜电商经过数年的市场培育,已然成为一门各家纷争的“大生意”。
生鲜电商快速发展,其较大的市场规模引起电商巨头看好。据了解,2013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30亿元,同比增长221%,预计未来3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有7倍成长空间。
此外,生鲜产品具有用户黏性高、重复购买率高和毛利较高等特点。据生鲜行业人士透露,生鲜电商平均毛利水平在40%左右,其中海鲜毛利50%以上,普通水果约20%,冻肉20%-30%。
冷链配送成本太高成难题
生鲜电商经过数年的发展,俨然成为一门大生意,不过这门大生意的背后存在着诸多瓶颈和难题待解。生鲜行业高速发展和受到重点关注之外,还将面临诸如物流配送难、成本过高和规模难以做大的烦恼。
顺丰优选副总裁陈旭在接受凤凰科技采访时表示,生鲜电商行业存在着产品损毁率高和运输过程中难以保鲜两个大问题。“在中国市场,如果没有自建的冷链配送系统,根本是玩不转的,而且实现不了规模效应。没有自建物流,配送损毁率会越高。”顺丰优选通过顺丰旗下自建冷链配品牌“冷运”全程冷链配送,从而确保生鲜商品顺利配送到用户。
“生鲜是个大市场,生鲜电商做的很幸苦却都不赚钱,切入方式和时机很重要”中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高端联盟理事黄刚表示。生鲜电商最难做,其冷链的C端用户服务,从温控、投递、退货、客户体验、预售等方面存在大量问题。
电商评论人士鲁振旺表示,生鲜电商最大的瓶颈在于物流配送成本较高,还有由于不专业的配送产生的损耗,另外部分商品例如海鲜等在配送方面难度极大。
生鲜电商亏损的主要原因,无外乎生鲜产品储藏、运输不易,损耗大,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成本居高不下等。有业内人士人士向记者说到。
早前,曾有多家媒体爆出某生鲜电商网站由于短时间内订单激增,配送到用户手中的生鲜食品频频有腐坏情况发生。
物流瓶颈如何突破?
目前国内各大生鲜电商平台对于生鲜产品配送这一块采取的方法大同小异。顺丰优选是完全依靠顺丰冷运完成全程冷链配送,其它生鲜电商多采用自建冷链加第三方常温配送的方式。天猫、京东等平台大多选择与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合作,但最后一公里入户配送部分通过常温物流配送。
顺丰优选依托整个顺丰在物流方面的优势,自建冷链配送团队进行生鲜商品的配送。据了解,今年9月顺丰速运更是剥离出原有的冷链配送团队,成立专注于生鲜食品冷链配送的“顺丰冷运”事业部。
在冷链配送最后一公里方面,顺丰冷运对生鲜产品实行“全程冷链配送”。其利用冷藏箱、冷冻箱、冰盒、冰袋、保温袋等温控设备,使商品从离开库区到最终消费者手中都保持在一定的温度之下,从而有效降低商品在运输途中的损耗。
最早一批专注做生鲜垂直电商的沱沱工社,在创办初期就组建了自有的冷链物流。独创的具有地区特性的“冷藏车+三轮车+保温箱”的配送方式。不过坨坨公社更多地只是在北京地区自建物流配送,其他地区更多地依靠第三方平台进行配送。
本来生活网的做法是自建仓储,同时与第三方物流微特派合作。其订单由第三方公司微特派进行配送,实行专人专配,对每一位配送人员进行商品识别、存储、营养知识的严格培训,并保证8小时以上全程冷链配送。
我买网在配送这一块采用了自建物流配送和第三方配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鲜商品配送。对于主要城市核心区域采用自建冷链物流进行配送,而其他区域由顺丰速运配送。
从各大电商平台运营现状总结看,生鲜商品冷链配送主要采取“一段式”全程冷链和“二段”式半程冷链两种方式来操作。“一段式”全程冷链具体操作是,对于入库的生鲜,包裹外加入温控措施,借助温控箱、冰袋、保温袋等温控设备实现全程冷链。“二段式”半程冷链主要依托于城市间干线冷链运输,以城市冷库为节点,配合“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配完成宅配。
自建全程冷链配送固然好,但这一块投资成本巨大。另外在规模不大的时候,分摊到每件单子上的成本将是巨大的。但是如果不自建冷链物流配送,如何去确保送达到消费者手中的商品是新鲜没有损坏的,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另外用户的生鲜商品的购买习惯的养成还有待整个行业来教育和培养。
中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高端联盟理事黄刚更为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看法,“配送成本和损耗成本最大,不做高客单价的品类,那么一定是死。”
“物流的成本有两块,一个是仓储成本,一个是人员派送成本。当规模越大对于仓储成本会摊销更低。电商需要做规模。”顺丰优选副总裁陈旭对记者表示。顺丰优选在全国建有4个大的仓储中心,通过全国分仓把配送的效率提高和商品的商品损毁率降低。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生鲜电商市场巨大,但更多的是集中在传统市场这一块。用户对于通过互联网购买生鲜商品的习惯还没有养成,生鲜电商市场规模还有待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另外,生鲜产品配送还面临着成本过高,需要规模足够大来分摊成本的问题。
除了顺风等资本实力相对较强的几家电商,中小生鲜电商如何解决冷链物流的成本压力,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