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微堂】阿里上市,到底关你什么事?
2014-09-17 08:43:13

关于阿里上市的文章,已经数不胜数。有人看好,有人看衰,但却很少有人能清晰地指出这件事对一个普通人到底带来多大影响。

 

公司财报是个绝好的切入点。当然这可能比较花时间,对英文也有要求,但财报确实是一个公司经营状况最本质的体现,如产品服务结构、收入来源等。下面,先来看一下这篇长达30多页的阿里上市路演PPT:

 

阿里财报五大看点

 

第一,阿里最大一块收入来自哪里?

 

没错,就是广告收入,占比57.07%(2013年)。这块收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凡是做过淘宝运营的人都知道,首页焦点图的右边是钻石展位,即P2P,俗称叫直通车的关健词搜索等;还有淘宝客这种网站联盟的方式,按照成交额提既定的佣金,这些都属于广告性质的收入。截至2014财年,这块收入从57%略降为56%,却仍然是淘宝系最大的一几收入。

 

第二,相对来说,第二大营收是什么?

 

就是天猫交易佣金,包括相关技术付费等。2012年这块收入占比接近20%,2013年上升至21%,到2014年达25%,占比持续增加。但为什么这块收入在整体占比中越来越小呢?因为阿里B2B,即1688.com,这一部分会员制的收入占比在逐年减小,虽然绝对金额并无缩水。此外,阿里国际零售,阿里云计算服务、大数据的等其他营收占比总共不超过6%,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事实就是,阿里巴巴真正的收入来源是各种形态的广告收入和天猫交易佣金。这一点很重要,反映出它的整个商业结构,即用丰富的商品信息聚集客流,然后用广告形态分配流量到店铺及其产品。所以,天猫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压倒性的总流量与总交易量。据称阿里宣称,其GMV已经占到中国零售市场的10%左右。但GMV是一个非常不准确的定位口径,它包含了实际履行的订单加上未付款的订单、退货、退单的金额等总共加起来的总值。

 

第三,阿里在移动端的交易金额已达5000亿的体量,GMV占比达32.8%(今年二季度数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比重,说明移动端交易在一些品类上已经成为一个足以形成规模体量的市场了。

第四,阿里的收入过程。在GMV结构中,一方面移动端的比重快速增加,另一方面就是阿里巴巴的跨境业务——全球速卖通迅速发展。后者一直被大家所忽视。

 

目前,全球速卖通产生的总营收(注意不是GMV),每年已达40多亿。相对来说,它已经是国内最大的跨境零售平台了。为什么要重视这样一个新型平台呢?要知道,中国不乏优秀的工业品制造企业和委托加工企业,缺的是品牌零售企业,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于我们易观天马帮会员中。随着阿里的1688逐渐转型为淘宝卖家的大货场,更加限制了很多行业纵深发展的可能性,品类局限性日益明显。

 

反过来说,原来全球速卖通对标的对象也被迫转型,如敦煌网。以敦煌网为例,其主营业务原为跨境电商里面的小额批发,而非零售,负责对接国内供应商和国际中小买家,业务集中于物流配送、海关清关、收费、支付等相关服务工作。如今,敦煌网却日益转型为国际零售贸易商,目标客户由国际中小买家延伸到国际消费者等。

 

尤其从去年开始,政府越来越多地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跨境电商之后,全球速卖通的重新定位和转型就变得非常坚决了。与天猫不同,全球速卖通并不提供大量可供塑造品牌附加值、提供包装与诚信的工具和手段,更多地还是拼性能、价格比。未来,全球速卖通很可能一方面向上挤压敦煌网,另一方面又向下挤压兰亭集势、大龙网等传统跨境零售企业。同样,为很多人忽视的是,对于众多消费品类,如消费电子、婚庆礼品、简易的家具等,全球速卖通很可能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商业平台和绝好机会。

 

第五,阿里在解释其快速发展机会的同时,强调了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不同的特点:零售基础设施极其不发达。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按人均线下零售面积统计,中国的人均线下零售面积非常之低,尤其在三、四线城市。恰恰由于中国没有很好的零售和流通环境,所以塑造了阿里淘宝系快速增长的土壤和空间。2007年,阿里在香港上市时,重点为会员制的B2B服务,以批发为主,工业品占大头;今天,阿里却以消费品品类为主,原来B2B交易的自营品类都压缩到了以消费品为核心的主轴。未来,阿里很有可能会在三、四线城市持续发力,生意不仅仅在一、二线大城市,不仅仅是90后!

 

通过以上五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今天阿里赚钱最多的肯定还是广告,其次是无限端在快速成长,再次阿里的核心品类还是消费品类,尤其以服装百货为核心,包括消费电子等。但另一方面,阿里的很多品类仍算不上特别成功,未来仍须努力拓展经营边界,而这些举措很有可能将引领下一波创业大潮,这将不仅仅成就数十个亿万富豪而已!

 

未来6大增长引擎

 

那么,在既有现状的前提下,阿里上市融资之后究竟会干什么呢?所有投资者都会问这个问题,你这243亿美金究竟会怎么投资?作为国内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阿里更大的扩展究竟在哪里呢?其实,阿里上市材料早已指出其未来增长的6大引擎:

 

第一,进一步扩大阿里在消费者钱袋子中的比重。

 

尽管今天中国的网民总量已经十分可观,大部分网民都已经成为淘宝的消费者,但消费者钱袋子分配到阿里系的总量还是不够的,需进一步挖掘。这跟相关的产品扩充、服务扩充以及流量拓展有关。

 

第二,进一步巩固和促进阿里和淘宝系卖家的成功经营。

 

注意,怎么才叫进一步促进卖家的成功经营呢?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帮助那些不成功的变成功,第二种思维方式是只服务那些能做成功的人。所以至今阿里还在讲,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更加需要注意的是,成功经营不等于仅仅赚钱,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应有之义,如剔除那些不能够创造贡献交易额,也不能够为自己盈利的卖家,还不会降低门槛。

 

第三,进一步扩充品类与产品服务。

 

第四,加强云计算和技术性的投入。

 

第五,扩大无线领域的领导地位。

 

据统计,在无线端的交易市场中,目前阿里无线淘宝占比达83%。但这是在总量很小的基础上,未来阿里领导地位仍面临多重挑战,尚待巩固,如腾讯微信、百度直通车。

 

第六,发展跨境电商,即全球速卖通。

 

这六大方向给我们提供一些很重要的信息。首先,如果你是阿里卖家或者准卖家,就要做好准备,将来阿里对卖家的服务、标准和门槛都会越来越高。未来,大部分流量和资源都会进一步向天猫倾斜。比如淘宝网的集市店铺不允许再带有特许经营、特许经销、旗舰店、总经销、总代理等字样,这些提法只属于天猫商家。未来,阿里对假货的打击力度会越来越大,竞争将更加激烈,淘宝商家的经营能力亟待提升,如品牌能力、产品能力、供应链能力、团队运营能力、整体策划和执行能力等。

 

其次,扩大和丰富品类和服务类型。坦白说,万能的淘宝擅长玩的还是轻品类,在其余很多品类中并不占优势。上市之后,阿里将花大力气打通重品类流程,这又是一大机遇和挑战。尤其考虑到阿里上市后资金的充足性,未来三年阿里很可能展开新一轮持续收购期,小而美的平台很有可能全都落入阿里之手!

 

最后,发展跨境电商,尤其是那些位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相关企业。这并非虚晃一枪,而是阿里上市后走向国际化的应有之义。如果你站在中国制造的整体格局去考虑的话,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的转型拐点。不管今天淘宝有多么强大,仔细想一想,不过是中国60万亿GDP中的很小一部分而已,而更大的采购则是全球采购能力。今天,中东、俄罗斯、拉美以及东南亚亦拥有前景广阔的消费潜力。中国制造的体量全部被内需消化是不现实的,走出去战略已经正式启动。以手机为例,如今中国制造的手机及其软件已经在大量走出去,遍布东南亚、拉美、非洲市场,作为互联网公司的阿里巴巴更须如此。

 

总之,无论从制造业的转型机遇,还是企业成长壮大的发展机遇角度上讲,中国都已经迎来了新一轮的国际化全球化历史机遇。“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这一轮创业大潮大幕已经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