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昨天“涛峰私董会”闲聊时听来的。消息源是靠谱的。
若此事成真,那就是移动互联网重建传统产业的一个新式案例。我们对O2O的视野,不论是从线上到线下还是从线下到线上,都将迎来一个新高点。
唱吧是基于手机的K歌工具以及娱乐社区。相当于一个虚拟的KTV,各种包房里有人唱有人听。遵循2-8原则,20%的人唱得好,享受被追的感觉;80%的喜欢听,乐意捧。
号称1.5亿用户,月活3000万,日活500万。这个人群都是KTV用户。不是传统印象中的高大上的会所的用户,但更放得开。
唱吧要到线下去。开自己的KTV。据说是通过投资并购,立一个唱吧旗下的新的KTV品牌。
唱吧的打法是要“铺天盖地”的开KTV。比如5年后要在中国有2000家唱吧KTV,比如北京就要有100家。唱吧KTV会跟传统的KTV有区别,基本开mini店,不开大店,每个店比如20来个房间,要便宜,不要过于高大上。
这个思路是“基本敲定了”。
之前的O2O,是往线下引流,挣广告费;然后,是线上支付线下消费,完成闭环,连支付扣点也要挣;现在,唱吧是要自己提供线下服务,服务费也挣了。这个“闭环”算是完整。
唱吧开KTV是因为自己就有现成的用户。目前的线上也是KTV的体验,随时随地,但这些人同样也有到线下KTV去面对面的、感受体温的、交友的需要在。
之所以不是向现存的KTV比如钱柜这样的引流、合作的方式,原因不详。但不外乎几点。1、分成谈不拢。2、唱吧有独有的玩法,需要线上线下打通,现有的KTV无论是IT系统还是思路可能都跟不上。3、用户人群不是同一个。适配不好。
其实也好理解。京东为什么要自建物流,马云为什么要做菜鸟,美图秀秀为什么自己做手机。一个道理。互联网的需求,传统世界满足不了,只能自己干。
唱吧的优势,用户多,分布均衡。它可以通过手上的用户数据,包括地点、性别年龄、秉性(喜欢啥歌和啥歌手)、关系链、活动时间等等,来把用户在不同时间段、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往不同的KTV里引流。
它有可能做到的是,保持每家店的高饱和度、高换房率,进而实现高利润率。这也是它预想在全国做2000家店的用户和技术基础。
如上是线上到线下的环节,还有线下到线上的环节。
在KTV里唱歌时也跟唱吧的客户端互动。你在北京的KTV里唱,我在大理拿着手机听,听完了打赏你一瓶虚拟的嘉士伯,这嘉士伯马上就被唱吧转成一瓶真的嘉士伯在北京的KTV里被送到你面前。同时嘉士伯这个品牌再付唱吧一笔广告费+销售分成。
这个玩法,对现存的KTV,用得上“颠覆”二字。
逻辑上,唱吧有可能以此成为中国最大连锁KTV。
现在的KTV连锁相当分散。有名的钱柜、好乐迪也就100来家店。最大的一个品牌据说也不到200家店。它们一般做一个店就做大店,几百个房间。开不了太多店,地域覆盖比较稀疏,换房率比较低。
传统KTV是个地域性品牌,有点象餐厅,真正的全国连锁很难做。做传统生意,要跨城市扩张,要大的广告投入。KTV很少有这个意识。
互联网是品牌先行。先覆盖了上亿用户,扩张就有不断回血的保证。比如北京日活有几十万,可以玩不少花样。
唱吧的玩法类似于“经济型KTV”,有点像当初酒店领域的如家、7天。根据用户分布和密度,每个店服务几公里内的用户。
全国KTV包厢数大概是500万间,门店数10万家,从业人员上千万,带动音响、酒水、小吃、耗品等相关,市场规模说有4000亿人民币。
若移动互联网的杰出代表唱吧能划走10%的收入,有20%的利润,那又是一家市值100亿美金的公司。
这符合YY李学凌下的那个判断:“未来10年,中国肯定有超过10家新上市公司超过100亿美元。它们的主要对手都不是BAT,它们依靠破掉传统产业的薄弱环节和发现新市场而快速成长。”
唱吧对移动互联网的启示在于,这是一个过硬的升级版的O2O。你也可以想象一下,下一个依靠巨大的互联网用户和品牌入侵线下,重建规则,刷新玩法的是谁?
李学凌同学的100教育会做学校吗?世纪佳缘会做婚介所吗?那些帮人社(yue)交(pao)的移动APP会去开夜总会吗?
这世道,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