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疗已不能满足当代医疗和消费者的需求,移动医疗成为医疗未来发展方向,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块肥沃的处女地,未来三年将达到百亿元的市场规模。开垦这块肥沃的处女地成为不可多得的商机,但商业模式成为商家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第五届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论坛上,业内人士给出了各自的观点。
移动医疗是肥沃的处女地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严重,空巢、独居老人的健康护理成为家庭乃至社会问题。把系统软件安装在老人的手机上,可以测血压、血糖、血脂,还可以把全家人的手机绑定在一起,老人血压高了,儿女手机上也有提示,利于及时就诊。这是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秘书长陈红彦的移动医疗梦想之一。在第五届医疗器械行业论坛上,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讲出了自己研发移动医疗产品的历史,“在2010年英国的一次会议上,有位专家说将来iPhone能够测血压,我们在这一年就开始与苹果真正合作,2012年我们推出全世界第一台无线智能血压计,用手指点击滑动你所想了解的内容,移动互联网就把直观化的图表呈现在你的眼前,可以长期跟踪您的血压,让医生更详细了解你的血压。移动医疗可以对人的健康做管理”。
刘毅认为,目前现代医疗需要建立健康大数据,而移动医疗可以提供大数据的基础。比如,统计目前高血压人群占有多少比例,按照传统方法需要抽样检查,如果用移动医疗设备,通过应用程序和服务就会方便、简单、持续对数据进行采集。不仅如此,移动医疗还会发展成为医疗服务的辅助工具,帮助医生去获得他想获得的数据。移动医疗还可以真正做成个人健康管理平台,为远程医疗进行服务等。尽管目前移动医疗是块肥沃的处女地,市场空间巨大,但商业模式并不明晰。
移动医疗以年30%速度增长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17年底,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其中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约为47.7亿元。在第五届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论坛上,五岳投资副总裁李华明表示,移动医疗是基于互联网、对医院或者医疗资源重新分配的一个行业。移动医疗和相关产业每年增速在30%左右,在未来其增速将继续保持高增长,在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在逐渐起步,未来还会有一个大的爆发。
李华明讲到移动的商业模式时表示,目前在国际上有不同的几种商业模式,分别是向医院、保险公司、个人进行收费。在国外,商业保险公司的模式和中国的医疗保险不一样,国内还没有尝试通过保险公司进行收费;向医院和消费者收费的模式比较简单,将某一种医疗器械硬件产品连接到互联网终端,例如连接到医院的查房系统来监控危重病人;还有向消费者进行收费的,在美国有一个基于慢性病管理的服务,如向糖尿病患者提供服务,个人可以买一部分医疗器械和手机进行绑定,将来在治疗慢性病的过程中,该医疗器械就按月进行数据收集,病人自己进行检查,分析病因。如果有必要到医院进行复查,数据传递给医生,医生可以通过数据辨别来进行诊断,这对于病人的病情管理是非常有作用的。目前有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做,但还没有运营模式,许多企业为了做市场推广就采取免费使用的方式积累用户,探索未来盈利模式,或通过其他渠道进行收费。
国内医疗互联网现在主要涉及的是疾病管理、在线咨询等模式,例如好大夫在线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做得比较早,有比较多的用户。另外还有一个春雨掌上医生,进行在线咨询。两者主要是积累医院方面的专家,建立一个专家库,病人可以注册后通过免费或者收费服务来向医生咨询,用户可以通过这种咨询的方式和医生进行交流,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国内移动医疗的运营模式目前还不成熟,属于起步阶段。但市场空间很大。”李华明认为。
移动医疗要锁定特定人群
论坛上,执鼎医疗科技江苏公司总经理唐磊认为,移动医疗的可穿戴设备可以针对特殊人群、或者某些强势品牌的消费者。唐磊表示,现在世界上做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排第一的是耐克。他们有非常特殊的客户群,对健康、医疗有非常特殊的黏性需求。如果客户有需求,当需求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即使产品有缺陷,他们也会容忍。比如说耐克的手环,销量大得惊人,原因就在于此。再比如孕妇这个群体,她们对健康监控有特殊的需求,建议做孕妇装的品牌可以尝试做这方面的移动医疗设备。
唐磊也讲述了移动医疗无法避免的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可控情况。比如移动可穿戴设备,这些设备是需要充电的: “一位老人70多岁了,忘记给设备充电,结果半夜心脏病发作,设备没有信号就监测不到,结果老人去世了。这是谁的责任,这不是设备出了故障,而是老人没充电。” 唐磊认为,如果出了这类事故让保险公司赔偿,那保险公司是赔不起的。唐磊举例,“某一个人身上戴着心脏起搏器,有人可以请一个黑客,给他大概20-30美元,攻击他的心脏起搏器,也可以让他死于事故。”唐磊认为,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做移动医疗的安全防护必须要跟得上。“移动医疗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类似这样的事例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李华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