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南京市建设中国现代服务业名城实施方案》发布
2016-09-06 14:16:42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宁委发〔2016〕21号)系列文件精神,加快建设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创旅游中心、健康医疗中心,全力打造中国现代服务业名城,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近日制定了《南京市建设中国现代服务业名城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贯彻创新驱动原则、开放引领原则、融合推进原则和集聚提升原则的前提下,用五年左右时间,大力发展有利于产业融合升级和提升效率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和改善民生的生活性服务业,着重从整体提升我市现代服务业在全国的地位和辐射能力,实现建设服务业规模和结构在同等城市中居前列、部分领域全国领先、有国际知名特色产业的中国现代服务业名城的目标。与电子商务方面相关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方案》也予以了详细的阐述和规定。
        以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为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转型发展
        制订《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鼓励龙头企业开放融合、优势互补,支持传统商业企业发展线上业务,网络零售企业拓展线下功能,整合协同全方位的资源,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之路,实现“互联网+流通”的模式创新。加快网络零售企业和第三方购物平台发展,实现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和品牌的提升。
        充分发挥我市商贸流通集聚优势,面向海内外两个市场,积极对接“一带一路”、自贸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大力拓展开放发展空间。鼓励大型商贸流通龙头企业走出去,向本土跨国商业企业集团发展;引导大型商贸龙头企业把国外先进的经验引进来,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大消费品自营进口力度,提高商品供给质量,促进消费升级;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对接各类国际贸易平台,提升商贸企业双向流通的国际化水平,构建内外联动融合的流通发展新格局。
       (二)提升区域带动功能
        依托苏宁、三胞等大型现代化商贸企业,引导新街口区域进一步强化高端时尚元素,增强体验消费功能,提高商业发展能级,成为引领高端、时尚品牌消费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业中心;加快推进德基南京世界贸易中心、新鸿基南京环球贸易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重点提升金融服务、会议展览、文化体育等服务功能,增强江东商贸区产业集聚度,加快打造和完善现代化国际性河西新城中心;结合江北新区、南部新城等城市新兴板块的功能规划,推进与区域中心城市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化商贸商务设施建设,重点发展购物消费、健康消费、养老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实施“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双轮驱动,将我市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商贸商务中心。
       (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切实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支撑体系,推动电子商务模式创新,鼓励企业积极引入电子商务经营模式,支持打造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加大电子商务载体建设和企业培育,着力推进电子商务深度应用。
        打造龙潭、空港等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积极推进“集货、集商、服务”三位一体的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模式;建设发展一批跨境电商创业创新孵化基地,提升跨境电子商务的特色和规模。
       (四)鼓励拓展市场网络
        鼓励我市大型商贸企业参与周边城市商贸建设,鼓励品牌企业输出商业经营和管理模式,鼓励连锁企业向南京以外的区域拓展,在更大的市场空间建立经营网络,进一步提高对区域商贸发展带动力度;推动有条件的商业企业“走出去”,通过建立海外分销中心、展示中心等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网络;支持具有知名品牌的商贸企业和“老字号”企业运用自身优势开展连锁化经营;鼓励在生鲜食品、农副产品及各类专业市场领域开展连锁经营,培育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
       (五)优化商贸空间布局
        构建层级分明、布局均衡、功能完备的市级-副市级-地区级-社区级-基层社区级五级商业中心体系。新街口、河西、南部新城、江北新市区等市级商业中心打造长三角面向更大区域的国际化商贸商务服务中心;湖南路、夫子庙、东山、仙林、雄州、永阳、淳溪等商业副中心打造国内知名的特色商贸商务核心区;中央门、热河路、瑞金路、晓庄、大厂、禄口等地区级商业中心以及若干社区级商业中心,打造宜业宜居、便民利民的城市综合商贸中心和社区商业圈。
        引导商品批发市场向新城、新市镇集中集聚,推进商品批发市场由传统交易型向商场化、电商化、平台化方向转型,打造滨江、桥林、永宁、上坊、板桥、溧水、高淳等商品批发市场集群,增强市场区域辐射力。
        重点建设和提升夫子庙、莫愁路、太平南路、下关滨江、红花机场、1912等特色商业街区,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
       (六)优化物流空间布局
        以龙潭、空港等重点物流园区为支撑,引导现代物流业向枢纽经济区集聚,推动建成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际江海转运大港和多式复合物流中心。
        江北(西坝)化工物流园衔接南京化工交易所,建成现代化工物流中心;滨江物流园建成服务城市西部及马鞍山地区的多式联运中心;七坝物流园建成江北地区物资转运主枢纽;上坊物流园建成区域性工业物流和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湖熟物流园打造华东地区快递物流业总部基地;永宁物流园建成江北地区门户型货运枢纽、江北公铁联运集散中心和江北农副产品批发中心。
        尧化门物流中心力争建成区域重要的综合性铁路物流中心和重要的货运配载中心;永阳物流中心、淳溪物流中心努力打造面向城市南部及皖南地区的综合物流枢纽;东扬物流中心建成南京都市圈公路集配中心;雨花物流中心打造城市西部物流中心;永宁物流园力争建成城市跨区域物流配送中心。
       (七)打造长江航运物流中心
        推进疏港公路、疏港铁路、内河航道的建设,在龙潭、西坝、铜井、七坝构建公铁水(管)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枢纽体系,打造便捷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以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工程建设及船舶大型化发展为契机,江海转运主枢纽港;以龙潭、西坝、滨江、七坝等临港物流园区、物流配送和分拨中心为依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为主体,建设专业物资交易和集散基地,打造完善的交易集散分销配送体系;结合下关滨江商务区开发,建设南京航运交易中心,打造高效的航运服务支撑体系;积极开辟近洋国际航线和台湾航线,打造国际航运服务品牌和国际特色物流;拓展长江内支线中转服务,拓展长江支线中转服务,打造长江集装箱集并分拨中心。
       (八)推进物流业转型升级
        着力发展大宗货类交易市场、物流金融市场、物流中介服务市场等,建立多功能专业市场体系,积极发展相关专业物流及冷链等特色物流。依托中邮航空物流速递中心等大型骨干项目,打造区域快递物流集散中心。鼓励物流企业延伸产业链,拓展增值物流供应链服务,向现代物流服务供应商转型。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加快培育和组建跨区域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完善物流服务标准,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智慧物流,推动实施供应链管理等更优化的模式,提升物流的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九)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加快开展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推进江北新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探索完善服务贸易体制机制;不断扩大服务业双向开放力度,探索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培育服务贸易市场主体,扩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规模;着力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探索优化服务贸易政策体系;加快打造服务贸易特色集聚区,完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平台载体。
       (十)着力提升口岸效率
        完善和增强口岸功能,提供完备、高效、优质的口岸服务。集约化利用口岸资源并形成合力,加快推进南京电子口岸、“三互”和大通关建设,参与长三角区域“单一窗口”建设,参加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推动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平稳开行更多国际班机、班轮和班列。
       (十一)推进完善城市配送
        推进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作,合理规划和建设各级物流基地及城市共同配送网络节点,优化物流组织配送方式,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构建高效、绿色、便捷的三级城市共同配送物流服务网络,形成“枢纽引领、环城集配、终端便利”的城市共同配送空间格局。引导“智能公共快递柜”进高校社区等公共场所,鼓励快递物流企业与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合作,设立快递自寄自提点,有效解决快递“最后100米”配送难题。
       (十二)加快推进商贸物流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华侨城、蜂巢城市、长江国际航运服务中心、菜鸟物流等总投资2160亿元,单体投资10亿元以上的48个重大项目建设。
        通过以上行动计划,完成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的重点任务,到2020年,实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7000亿元,力争在长三角地区总量规模实现进位;物流业增加值保持8%左右增速,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每年下降0.1个百分点以上;枢纽型经济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航运物流中心功能基本具备,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总目标。
        以推进产业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为重点工程
       (一)创新发展引领工程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市场需求,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快集聚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推动产业发展与前沿技术创新相结合,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核心推动能力,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保持在0.5%以上。
        鼓励企业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积极整合流程,优化企业运行环节,降低经营成本;引导企业利用大数据等新型分析方法,调整市场策略,提高经营活力,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保持12%以上的增速。
        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各类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提升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力争全省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中我市企业占比保持在20%以上。
       (二)产业升级推进工程
        加快发展科技研发、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三大高端化产业,引导产业层级向高端化提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总部经济、服务贸易三大新兴业态,促进产业规模快速提升;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服务三大特色型产业,强化产业的市场影响力,同时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从高端、新兴、特色三方面打造导向明确、竞争力强、充满活力的产业增长新空间。
        推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建立健全服务于区域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总量的比重达到54%左右。
       (三)空间布局优化工程
         打造“一带、两区、三枢纽”的服务业空间布局框架。
          “一带”,即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发展科技研发、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衍生产业,整体提升示范带产业层级。
          “两区,即主城和江北新区两大服务业密集区。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型服务业,以高于全市服务业增速2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加快增长。
          “三枢纽”,即空港、海港、高铁三大枢纽经济区。加快空港枢纽经济区建设、海港枢纽经济区建设以及高铁枢纽经济区建设。
        主城、新区之外的区域,按照各具特色、充满活力、有一定集聚效应的要求,打造形成一系列服务业发展特色区域。
       (四)市场主体培育工程
        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更好地支持以中小企业为重点的创业创新活动;引导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孵化器,争取按年度孵化出一批服务业优质企业;进一步制定专门的促进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争取服务业注册企业数量年度新增10%以上。
        鼓励服务业行业骨干企业开展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强化企业的市场地位;鼓励行业骨干企业探索建立大企业技术更新和孵化器技术创新互相依存、有机衔接的发展模式;积极支持行业骨干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将服务网络延伸到南京市以外的区域。  
        大力引进具有先进技术和经营模式、具有资本优势和市场优势的现代化大型服务业企业,促进产业层级提升。
       (五)对外开放促进工程
        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设立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引导外资重点投向生产性服务业,积极稳妥推进相关领域利用外资。
        鼓励我市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积极进行国际化的资产并购和重组,加快拓展国际市场,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充分发挥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试验区的优势,积极开展定向招商和各类针对性的促进工作,进一步密切我市与台湾方面的合作。
        打造一批区域性的产业品牌、重大活动等,促进资源整合,形成共同发展的产业优势,并逐步推进其他产业的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
        推动区域内商贸企业优化整合,形成以南京为核心的商贸网络体系;推动我市龙头型农副产品经营企业与都市圈城市重点农产品基地、果蔬批发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统一的消费者维权体系,实现区域内消费者购物异地无障碍维权。
       (六)市场环境改善工程
        进一步完善市场信用等级分类标准和评定细则,优化细化诚信市场创建活动相关制度,优化诚信市场评价办法及流程,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创建诚信经营环境。
        加强市场监管,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监管执法中的融合度,提升市场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强化对消费者权益风险的预判和防损前置措施;建立专业协会和执法部门有机结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系,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将我市打造成消费体验最好的区域中心城市。
       (七)人才保障提升工程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专业化服务业人才或团队,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引导我市服务业行业走向产业发展的前沿;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每年组织2批次以上服务业企业家或管理人员赴清华、北大进行高等级培训,培养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空间,优先推荐引进人才领衔实施的科技项目申报国家、省科技计划,继续完善‘南京人才居住证’制度;大力鼓励人才创业,力争每年服务业自主创业新注册企业数不低于10000家。
        除商贸物流中心外,《方案》提出的未来5年南京要重点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文创旅游中心和健康医疗中心的目标也被提及,且南京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和占gdp比重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要力争进入前3位。
       《方案》还公布了未来5年投资3446亿元打造96个重点项目的消息,以及围绕着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主城和江北新区两大服务业密集区,南京将建设一批文创旅游设施、医院和商业综合体,这其中,电子商务的推动和建设作用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