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榜上有名 南京新获国家级"金字招牌"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网站公布了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共23个物流枢纽入选,南京榜上有名。
南京具体要建设的国家物流枢纽是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规划范围为:东至龙潭过江通道,北至龙北大道、长江,南至龙潭大道、疏港大道、岔龙公路,西至便民河,占地规模约11.84平方公里。
枢纽者,牵一发而动全身。南京为何能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这一“金字招牌”将对南京的物流枢纽建设和发展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南京下一步又将如何规划建设国家物流枢纽?
南京为何能首批入选?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蓝军分析,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南京是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去年,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20.4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在全省以及东部地区万亿级城市中均位居首位。
从枢纽经济特色看,南京基础较好、起步较早,2012年就启动发展枢纽经济,已形成海港、空港、高铁三大枢纽经济区。其中,海港枢纽经济区2015—2018年累计完成投资约900亿元。2018年重点建设72个项目,投资额255亿元;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5亿吨,同比增长4.5%。
从物流枢纽地位看,南京地处东西大动脉长江航道与南北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是长江-12.5米深水航道的终点,也是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及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南京既是国家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物流节点城市,也是全国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集五大国家物流枢纽类型于一身。
“南京港作为长江经济带五大枢纽港口之一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完成的吞吐量中,60%为长江中上游和西部地区服务,35%的集装箱吞吐量为长江中上游地区服务。特别是龙潭港区作为南京港的核心港区,去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93万标箱,居长江沿线港口第二位,为长江中上游地区提供的集装箱中转服务量居长江沿线港口第一位。”蓝军表示,南京港江海转运枢纽地位突出,具备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的良好条件。
国家级“金字招牌”将带来什么?
“首批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代表性,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充分体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对南京物流枢纽建设的肯定。”参与申报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市交通运输局港口建设处处长黄河清说,这将对南京未来的发展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
首先,建设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畅通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大通道,对支撑“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促进形成东西向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发挥南京“通江达海”优势和枢纽地位,建设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升区域物流集聚与辐射能力,对推进国家战略实施、促进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充分发挥南京枢纽经济先发优势,建设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交通物流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对南京在枢纽经济发展上进一步先行探索、为全国枢纽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和成功范式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对提升物流服务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生产制造和国际贸易、国际物流深度融合、推动区域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提升区域供应链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物流枢纽如何规划建设?
国家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召开现场会、推动建立国家物流枢纽联盟等方式,加强国家物流枢纽间的业务对接、标准协调和信息互联,加快构建联通内外、交织成网、高效便捷的“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作体系。南京又将有哪些“自选动作”?
蓝军介绍,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将建设五大功能区,即:保税物流区、港口物流区、供应链物流区、公铁水联运区、综合商务区。
其中,港口物流区依托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和龙潭港区,重点建设江海集装箱转运中心、近洋集装箱集散中心、远洋集装箱集并分拨中心、汽车滚装运输与仓储中心,面向南京都市圈、长江中上游地区提供集装箱江海联运、国际集装箱运输等服务。
公铁水联运区依托京沪铁路、龙潭集装箱办理站、南京东站编组站、尧化门铁路货场、龙潭港区铁路专用线等,建设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公铁水联运中心。
供应链物流区围绕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地区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的供应链物流需求,建设制造业供应链物流中心、公共仓储配送中心、智能快递分拨中心、冷链物流中心等。
保税物流区依托南京综保区,重点建设国际配送中心、跨境电商物流中心、保税加工中心、维修检测中心,为南京开发区及周边地区的制造企业、进出口贸易企业等提供国际中转、国际配送、保税仓储等一体化国际供应链物流服务。
综合商务区是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管理中枢,重点建设商务办公中心、研发中心、金融中心、展示交易中心、结算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生活配套服务中心。
按照预期发展指标,近期至2020年,枢纽对产业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保税区实现监管货值100亿美元,带动临港产业产值3200亿元。港产城融合水平逐步提高,龙潭新城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6.5万人。中期至2025年,枢纽对产业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保税区实现监管货值150亿美元,带动临港产业产值4500亿元。龙潭新城常住人口规模达到28万人。